1.1 準備工作: 檢查機臺是否正常,裁刀是否完好無損,工作臺面是否干凈以及無其它產(chǎn)品
余物.
1.2 調試,裁線: 依工程圖或作業(yè)指導書確認好線材規(guī)格化,再調試好機臺并設定好參數(shù),
并試裁3-5 條檢驗尺寸合后,再進行批量作業(yè)
1.3 注意事項: ①線材尺寸須在公差范圍內; ②裁線時須無刮傷線材,且切口要平齊
③裁好之線材每50 或100 條扎為一扎, 每扎需將其線規(guī)和長度標示清楚,不可錯誤
2. 剝皮
2.1. 準備工作: 檢查機臺是否正常,刀口是否完好無損,工作臺面是否干凈以及無其它產(chǎn)品
余物.
2.2. 調試作業(yè): 依工程圖或作業(yè)指導書調試好機臺,試作3-5 條,確認合格后方可批量作業(yè)
2.3. 注意事項: ①尺寸須在公差范圍內; ②不可剝斷導體銅絲;③切剝口須平整
2.4. 剝皮尺寸參考算法(如下圖):
2.5 剝線長度
剝皮尺寸=導體鉚壓柵長度 +1/2a +0.5mm( 線規(guī): 0.3mm2 以下)
剝皮尺寸=導體鉚壓柵長度 +1mm ( 線規(guī):0.3—1mm2 )
剝皮尺寸=導體鉚壓柵長度 +2mm ( 最大線規(guī):10mm2 )
3. 高度檢測的缺陷
● 線材加工時由加工失誤線材條數(shù)不足之物
● 作業(yè)者失誤混淆了線的種類(如0.5mm2 內混有0.75 mm2 線材)
● 鉚端形狀異常
● 鉚端的線材尺碼比“鉚壓柵”的尺碼還要短小
4. 拉力測量:
4.1 拉力測量:是為了進行鉚壓柵的鉚端高度是否適宜之判斷的一種確認項目,其確認方法為
拉扯被壓著的端子與線材確認其破壞強度以及保證其強度, 無論鉚端高度是多么恰如其分,仍有缺
陷,故為彌補高度檢測的缺陷,測拉力強度是必要的,拉力測試圖示如下:
5.用拉力計測試端子拉力
如上圖,將端子固定好后,將拉力計歸零,再進行拉力測試,當拉力達到規(guī)定值時,停止拉
動,固定位置,保持1 分鐘,如端子沒有脫落則合格,每1—2 小時抽測一次
附表:
5.2 僅作拉力測試的缺點:
● 不能夠及早發(fā)現(xiàn)鉚端高度之標準有無差錯,可能導致大量不良品
● 有時會發(fā)覺不到鉚端機與模具的不良狀態(tài)
理想的拉力強度:測試拉力的目的是為了調整鉚端高度的,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和確認芯線壓著部
(導體鉚壓柵),如果壓著的鉚端高度適當,那么芯線在”擠壓柵”的外部斷開時的數(shù)值才是理想的數(shù)值
6.3 注意事項:
6.3.1 測試之后需自檢塑殼有無刮傷,端子是否歪斜
6.3.2 當連續(xù)出現(xiàn)電測不良時應急時向上級或品管匯報
6.3.3 良品與不良品區(qū)分開,并標示清楚,將不良品放于指定位置
6.3.4 測試頭須每3000PCS更換一次,易損之測試頭依實際狀況即時更換
7. 組裝
即將測試合格的單件成品用膠布或套管集合在一起,做成客戶所需之產(chǎn)品
7.1 作業(yè)步驟:
7.1.1 依工程圖于治具上裝上定位柱
7.1.2 將測試好之單件成品依工程圖面固定于治具對應的位置
7.1.3 依治具所示起始尺寸位置開始纏繞膠布或裝上套管,直至治具所示結束位置結束
7.2 注意事項
7.2.1 治具定位柱位置尺寸需在工程圖公差范圍內
7.2.2 固定單件時不可錯位置
7.2.3 纏膠布時應有1/2以上寬度重疊繞卷,且開始和結束時至少有一圈以上的重疊,各部尺
寸須在公差范圍內
8. 尺寸檢驗
8.1 作業(yè)步驟
8.1.1 依工程圖于治具上裝上定位柱,并于治具上標示圖面各部尺寸和公差范圍
8.1.2 將已組裝好之線束塑殼掛于治具對應的定位柱上,再將線束拉直,檢查線束各部尺
寸是否在公差范圍內,如在其范圍內則合格,反之則不合格
9. 外觀檢察
外觀檢察時,線束不得有以下不良
1. 線材表面光滑、色均,無明顯油污、毛刺、砂粒、擦傷、裂紋等現(xiàn)象;
2. 導線與連接端頭壓接部分,線芯無外露,塑殼,護套完整無損壞;
3. 導線的剝頭對線芯的損傷(如線芯斷、割傷等)不得大于8%;
4. 纏繞之膠布須均勻,無起皺現(xiàn)象
10. 包裝入庫
包裝時注意不可有少裝或多裝,以及混裝,標識、字跡模糊不清等不良